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融匯互鑒,大灣區科普資源聯動起來
首页> 港澳台繁体中文> 粵港澳大灣區> 看點 > 正文

融匯互鑒,大灣區科普資源聯動起來

来源:光明網2025-01-21 09:40

  【看點】

  「太贊了,頭一回來這麼大的科學中心!」「這裡的科普小遊戲太好玩了,下次還想來!」中小學寒假到來,儘管已經到了閉館時間,在廣東科學中心的展廳內,依然能看到來回穿梭的一撥撥少年。他們興致勃勃地駐足在各個展台前,饒有興趣地操作著各類互動展品,徜徉在科學的海洋里久久不願離去。

  在廣州,閒暇時帶著孩子到廣東科學中心開啟一場科學之旅,是許多家長多年來共同的選擇。如今,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紮實推進,廣東科學中心正成為粵港澳三地科普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。

  機器狗展示、魔力數學、視錐細胞、摺紙密碼、各種神奇的物理化學實驗……廣東科學中心的表演團隊接連獻上一場場精彩絕倫的科普表演秀,台下來自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的同學們發出此起彼伏的驚嘆聲,大家都被科學的魅力所感染。

  這一幕發生在去年9月開展的「科學之光 點亮夢想」粵港澳青少年科普交流活動的現場。學生熱情高漲,該校教師也紛紛表示,這樣的科普活動不僅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,還在學生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,為推動粵港澳地區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注入了活力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為更好推動大灣區科學傳播活動的開展,2018年,廣東科學中心、香港科學館、澳門科學館等13家科普場館發起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。該聯盟通過對大灣區內科技館資源的整合應用、合作交流平台的搭建,有效推動了灣區科技成果展示和科普活動的開展,並逐漸成為大灣區科普交流的一張亮麗的名片。

  香港太空館是怎樣打造專題展覽和趣味科普活動的?澳門科學館如何將科普與新技術進一步融合?珠海太空中心在多元化科普宣傳方面有何經驗?不久前,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,廣州科普聯盟、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主辦的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科普研修交流活動(港澳站)圓滿落下帷幕,來自不同領域的科普單位代表深入香港、澳門、珠海等地的科普機構共赴一場「乾貨滿滿」的研修之旅。

  「這次研修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、交流和探討的平台,也學習到了很多科普機構的好做法、好經驗。」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黃磊說。廣州市花都區氣象天文科普館研學開發顧問胡茵也認為,此次研修讓各聯盟單位可以深入大灣區科普機構進行深入交流,融匯互鑒,共享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科普資源。

  組織「科學之光」粵港澳研學夏令營活動,開闊灣區青少年視野,加深三地學生情感的交流與交融;打造「科趣·創夢」科普品牌,促進科學與藝術、科技與文化的融合;開展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科學影像大賽、開展創意機器人系列活動,拓寬粵港澳大灣區科學教育的多元融合……自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成立以來,豐富多元的科普交流活動廣受大灣區居民的青睞,成為大灣區普及科學知識、弘揚科學精神、傳播科學思想、倡導科學方法的一扇重要窗口。

  2024年12月27日,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2024年工作會議圓滿舉辦,20多家聯盟單位代表50多人齊聚廣州,就進一步加大粵港澳大灣區科普資源共建共享、深化交流與合作的新思路、新方法進行了交流。

  「聯盟推動了大灣區科普人才、科普模式、科普信息流通共享,推動形成了『開源、開放、協調、共享』的科普大格局。」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理事長、廣東科學中心主任盧金貴表示,經過六年多的精耕細作,聯盟成員單位如今已擴展至24家。接下來,將繼續凝聚聯盟成員力量,廣泛搭建粵港澳人才跨地域、跨領域、跨學科的交流平台,舉辦更豐富、更多元的科普品牌活動,推動粵港澳科普基地和科普人才深入交流、互學互鑒、共同發展。

  (本報記者 李睿宸 吳春燕)

[ 责编:張雋曄 ]
阅读剩余全文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