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當花城廣州走進2024甲辰龍年新春時間,連日來,無論是駐足廣州塔、海心沙等城市標誌,還是走進被綠樹、騎樓和眾花齊放點綴的尋常街巷,人們都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。
從忙碌充實的日常工作中抽身出來,在廣州再次感受兒時過年的氛圍,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澳門籍青年學者廖偉駿十分放松、愜意。
「我從小在澳門長大,今年在廣州的親戚家過年,廣州的生活便利度、舒適度沒得說,那麽多地道的廣府文化元素親切感十足。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越融越好,很慶幸自己當初的勇氣和決斷。」廖偉駿告訴記者,不等春節假期結束他就得回到北京的工作崗位,科研容不得懈怠,回鄉「加油」「充電」能讓自己更好地出發。
1994年出生的廖偉駿,2012年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讀本科,如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。在北京度過的十幾年求學和工作時光,已然讓北京成了廖偉駿心中的「第二故鄉」。
談及與清華、與北京結緣,廖偉駿告訴記者,這起源於自己讀初中時很崇拜的一位數學老師。「他當時就跟我說,『廖偉駿,你數學那麽好,以後去清華』。」從那之後,廖偉駿十分關注祖國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。「了解得越多,就越覺得內地發展前途無限。所以在知道有機會去『夢中情校』的時候,我幾乎毫不猶豫地做了選擇。」
「剛到北京的時候,家裏人對我獨自在內地生活不太放心。在我去清華報到時,他們還給我帶了不少常用藥和生活用品。到北京後,我才發現北京購物十分方便,各類商品一應俱全,還能通過網購買到家鄉特色小吃。」廖偉駿笑著向記者回憶道。
說起剛來北京時的情形,還有件事讓廖偉駿至今「耿耿於懷」。中學時成績優異的廖偉駿,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後的首次考試便遭遇「滑鐵盧」。滿分120分的卷子,他只得了15分。「在入學前,有很多學長學姐說起在內地學習很辛苦,但我那時候還不信,後來發現我與內地同學相比還差得遠。」為此他加倍刻苦學習,成績也不斷進步,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博士畢業。
求學期間,廖偉駿嘗試為藥物研發、股票投資、物流等做數據建模支持,學術成果積累了不少。「2019年,我們團隊嘗試搞了一些應用數學模型、算法領域的創業項目。去年我們迎來第一筆投資,租到了團隊的第一間辦公室,希望可以把這個項目做好。」新的一年,對於科研成果轉化,他期待滿滿。
「回望在內地生活工作的這十幾年時間,我感受蠻深的:一是以往通過各種線上信息渠道獲得的,大都是對內地單一的認識,只有真正來到內地城市生活,才能了解其真實、多元的面貌;二是看到越來越多港澳青年來內地尋夢、追夢、築夢,真切感受到了港澳與祖國內地越來越心手相連、融合發展。」展望未來,廖偉駿相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廣闊,希望以後有機會為大灣區貢獻自己的力量。